失智症的警訊--MBI與MCI
2025-01-10MCI、MBI、與失智症
什麼是MCI
輕度知能障礙(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, MCI)是大腦退化的一環,輕度知能障礙(MCI)的病患在面臨較為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下會有問題,但簡易之日常生活並無影響,因此也比較不容易被注意到。長期的追蹤研究顯示,MCI病患每年約有10%至15%轉變成失智症,遠超過正常對照組的1%到2%。因此MCI可視為退化為失智症的過渡期、或是危險因素。
MCI的原因
研究指出一些風險與MCI有關:
• 65歲或更老
• 有MCI、阿茲海默病或另一種形式失智症的家族史
• 有某些醫療狀況,比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中風、高膽固醇或心臟病
• 物質濫用,包括酒精濫用
• 缺乏鍛煉
什麼是MBI
輕度行為障礙(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, MBI)是失智症前驅症狀的新觀點,其定義為50歲以後才發生的行為或個性改變,症狀持續超過6個月的時間,並且至少輕微影響功能。MBI症候可以分成五大類:情緒失調(Affective Dysregulation)、動機下降(Decreased Drive/Motivation)、衝動控制障礙(Impulse Dyscontrol)、社交不當行為(Social Inappropriateness)、精神病性症狀(Psychosis)。譬如說:對平日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?會在聚會的時候放聲大哭?比平時容易焦慮、多侵略性、喜歡囤積東西、事事疑心、有人要害他或偷他物品、聽幻覺或視幻覺,突然在公共場合動怒爆粗話?當相較以往的行為模式有顯著變化,就可能被診斷為MBI病患。
失智症與NPS
失智症患者除了記憶力執行力等認知下降之外,另外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神經精神症狀(NPS)。神經精神症狀包括憂鬱、易怒、負面思考,甚至會出現妄想幻覺,造成照顧者很大的負擔。在約97%的阿茲海默症失智患者中,皆出現神經精神症狀(NPS)。在失智前期輕度認知障礙(MCI)患者中,NPS有著更高的相關性。NPS通常在認知功能下降之前出現,因此,以往NPS為失智症的早期警訊。
MBI可視為失智症早期的新依據
一篇發表在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文獻強調了輕度行為障礙(MBI)與失智症的重要關聯。
由於MBI可在認知正常個案到主觀認知下降(SCD)個案甚至輕度認知障礙(MCI)個案任何階段出現,MBI可有效識別認知正常人群中進展為失智症的高風險患者,特別是在早期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患者。MBI不僅改善了失智風險的預測能力,還補足了傳統NPS評估的不足,為早期干預和預防策略提供了新的依據。
MBI(尤其是其核心領域的症狀)在失智早期風險預測中具有重要價值。未來應將MBI標準納入常規的癡呆風險評估,並強調行為與認知風險因素的相關性,以更準確對失智症早期識別和干預。
對自己或是家人的行為表現有點疑慮的,也可以下載檢查表做一下測驗,如果有表內情形出現,建議趕快到診所諮詢一下喔!